


4月26日,交通运输部发布了《“十四五”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》(以下简称“《规划》”)。规划提出着力推进设施数字化、养护专业化、管理现代化、运行高效化、服务优质化,全面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,促进公路交通可持续健康发展。
(图片:交通运输部官网)
规划提出,坚持科学耐久,维护路网良好技术状况。加快构建公路养护科学决策体系,形成更加智慧、更加精准的养护决策模型和工作机制。持续开展公路长期性能研究,加快形成公路主动养护技术体系。强化养护工程设计,加强检验评定,保证公路技术状况处于良好状态。
规划要求,强化智慧创新,推动公路数字化转型。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公路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。研制推广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巡查、基于物联网的养护工程质量管理等养护智能化应用。持续完善路网运行监测体系,推动路网运行感知、交调等设施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同步规划、同步实施,提升监管和服务效能。
规划强调,聚焦优质高效,提高公路运行服务水平。强化路网疏堵保畅,确保骨干网“大动脉”和普通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“微循环”的畅通高效。持续加强联网收费系统优化升级,提升ETC服务便利化水平。积极探索非现场执法,加大信用治超力度。推动公路服务区设施提档升级,提升服务区服务品质和公众体验。研究推广预约通行、定制出行、点单式服务等服务新模式,为用户提供精准化、高品质出行服务。

到2025年▼
实现高速公路一、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5%,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一、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0%。

NO.1
高速公路视频监测设施覆盖率东、中、西部分别达到100%、90%、80%,接入率和在线率均不低于95%;普通国省干线重要节点视频设施覆盖率达到100%,接入率和在线率均不低于95%;自动化交调站在线率不低于90%;省级路网云平台建设及部省联网率达到100%。

NO.2
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交易成功率、交易数据上传及时率均达到99.9%。联网收费服务满意度进一步提高。

NO.3
高速公路货车违法超限超载率持续控制在0.5%以内,入口称重检测数据上传及时率、准确率达到100%;治超系统省级平台建设及部省联网率达到100%;普通公路超限检测站实现电子抓拍和联合执法全覆盖,站点实时联网率和数据联网上传率均不低于90%。

《规划》具体涵盖以下内容:
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周荣峰表示,“十四五”时期,推动公路养护管理高质量发展,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内在要求,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,是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重要内容,是补齐公路发展短板的务实举措。
(图片来源:中国交通报)
周荣峰指出,近年来,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养护管理单位深入贯彻落实“公路建设是发展,公路养护也是发展,而且是可持续发展”的理念,不断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,特别是“十三五”以来,围绕“改革攻坚、养护转型、管理升级、服务提质”精准发力,成效明显。
数据显示,全国累计投入养护资金1.29万亿元,实施预防养护135.6万公里、修复养护165.2万公里,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16万公里,改造危桥5.8万座,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。
周荣峰指出,目前,全国公路网总体技术状况优良,高速公路优等路率达到91.5%,普通国省干线优良路率达到84%。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目标
“十四五”期间,交通运输部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着力推进设施数字化、养护专业化、管理现代化、运行高效化和服务优质化。
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,提升公路基础设施韧性。
加快构建统一开放、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市场,丰富养护供给模式,提高养护供给能力,促进养护市场专业化、规模化健康发展。强化公路危旧桥梁(隧道)改造,开展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行动。科学有序安排公路养护工程,改善提升公路技术状况。结合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,实施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,提高公路防灾减灾抗灾能力。强化应急体系建设,完善应急物资储备,深化部门联动工作机制,提升公路应急处置水平。
二是坚持科学耐久,维护路网良好技术状况。
加快构建公路养护科学决策体系,形成更加智慧、更加精准的养护决策模型和工作机制。持续开展公路长期性能研究,加快形成公路主动养护技术体系。强化养护工程设计,加强检验评定,保证公路技术状况处于良好状态。
三是突出绿色低碳,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。
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,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功能恢复。大力推进废旧路面材料等再生利用。鼓励服务区开展节能环保升级改造,加快推进充(换)电设施等新能源设施建设。
四是强化智慧创新,推动公路数字化转型。
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公路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。研制推广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巡查、基于物联网的养护工程质量管理等养护智能化应用。持续完善路网运行监测体系,推动路网运行感知、交调等设施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同步规划、同步实施,提升监管和服务效能。
五是聚焦优质高效,提高公路运行服务水平。
强化路网疏堵保畅,确保骨干网“大动脉”和普通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“微循环”的畅通高效。持续加强联网收费系统优化升级,提升ETC服务便利化水平。积极探索非现场执法,加大信用治超力度。推动公路服务区设施提档升级,提升服务区服务品质和公众体验。研究推广预约通行、定制出行、点单式服务等服务新模式,为用户提供精准化、高品质出行服务。
有效推进目标任务落地实施
对于《纲要》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目标,交通运输部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顺利实现呢?对此,周荣峰表示,为有效推进“十四五”目标任务的落地实施,《纲要》主要强化以下五方面的措施:
01
加强制度建设
完善公路养护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,制(修)订《超限运输车辆行驶管理规定》等文件,研究制定公路养护科学决策、公路隧道高质量发展等指导意见,健全公路养护管理标准规范和技术指南等,构建公路养护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,并积极推动落地实施。
02
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
持续开展公路使用性能分析研究,强化实践总结和理论提升,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公路养护理论体系。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,强化关键技术攻坚,研发公路桥隧和交安设施自动化快速检测装备、无人化养护施工装备,推动养护技术进步。
03
加强资金保障
落实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工作要求,推动各地履行公路领域支出责任。落实用好“以奖代补”资金政策,研究进一步拓宽养护资金来源渠道,建立养护管理资金投入增长机制。预判研究公路领域能源结构调整、消费市场结构调整的趋势和规律,提前开展养护资金储备政策研究,保证养护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。
04
加强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
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打造素质优良的基层养护队伍。完善养护管理基层治理体系,补齐发展短板,夯实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基础。提升养护管理综合能力,加强科技、信息支撑保障能力建设,强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功。
05
加强示范引领
推动公路安全精品路创建,继续开展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创建,指导各地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,加强差异化探索,总结形成更多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制度创新和工程实践成果。加强新闻宣传,凝聚社会共识,为“十四五”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创造良好氛围。

第五届中国(新疆)国际智能交通产业博览会

展品范围
1、交通建设成果展示区:
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桥梁及隧道等相关项目建设成果及工程形象展示;
2、智能交通展示区:
交通大数据、智能交通管理系统、导航设备及系统、高速公路信息化、ETC、智能停车、智能公交、考试系统、车路协同自动驾驶、电子地图等;
3、交通安全与设施展示区:
交通警察执法装备、岗亭、信号控制系统、应急救援及通讯设备、道路监控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、交通标志、护栏、照明、路障、反光材料、标线材料、标线设备、道闸控制、停车场设施、车位锁及汽车防盗装备系统等;
4、智慧交管系统展示区:
交通管理系统与平台、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、城市道路交通大数据智能监管平台等;监控监测、记录取证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;驾驶人培训、考试系统;交通检测、识别、采集与读写仪器设备,交通诱导系统;预警、警示系统与产品;交通事故处理系统与设备;
5、路桥隧工程及道路养护设备展示区:
高速公路、国省干线、城镇道路等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、新设备;路桥隧建设和维护、桥梁技术、隧道技术、路桥隧建设养护机械与装备管理系统、养护、检测技术与设备、公路规划和设计系统、勘测及试验仪器等;
6、智能停车与立体停车库展示区:
立体停车库及配件设备、智能控制系统、智能停车收费管理系统、停车场车位引导与城市停车诱导、停车场安全设施及产品及相关辅助设备等;
7、轨道交通展示区:
铁路与轨道交通成果及运营单位形象展示、轨道交通及铁路机车车辆、技术与装备、隧道建设与地下空间技术、车辆配套系统及零件、信号、通信、安监及IT技术等;
8、绿色交通展示区:
新能源公交车及零部件、城市公交场站建设、城市快速公交系统(BRT )建设、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、城市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维修及保养、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设备等;

第五届中国(新疆)国际智能交通产业博览会暨“一带一路”西北智能交通发展大会高峰论坛
展会面积50000平米,15000专业观众
时间:2022年7月14日-16日地址:新疆国际会展中心(乌鲁木齐市红光山3号)
展会咨询:0991-3681908
媒体合作:0991-38310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