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,我区大力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建设,各项试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
成果总结为以下四点: 01 一是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持续深化上合组织、中吉乌、中巴哈吉以及中俄、中哈、中乌等双边、多边国际道路运输合作,保持有序恢复相关口岸国际道路货物运输,通过国际道路货运甩挂运输、集装箱吊装、货物倒装等模式,持续优化出入境货运车辆和司乘人员通关手续,全年国际道路货运量同比增长26%,有力保障了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。 02 二是跨区域大通道建设稳步推进 环准噶尔盆地高速(一级)公路全面建成,环塔里木盆地高速(一级)公路基本建成,第二条进出疆公路大通道—京新高速全线贯通、进京里程缩短1300多公里,G0711线尉犁至35团、35团至若羌及S21线阿勒泰至乌鲁木齐高速公路建成通车、南北疆大通道行车时间大幅减少,G314线布伦口至红其拉甫建成通车、中巴经济走廊通行条件全面改善,“疆内环起来、进出疆快起来”取得重大进展。 03 三是枢纽一体化发展持续加快 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建成投运,新疆至欧洲方向的班列同比增长141.8%。G3018线精河至阿拉山口高速公路等项目建成,阿拉山口口岸实现通高速,霍尔果斯、阿拉山口口岸过货能力显著提升。深入推广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,阿拉山口“公铁联运”、喀什包机、霍尔果斯“空中路桥”集装箱吊运等模式初步形成。 四是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“旅游兴疆”战略,推动自治区印发公路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。组织开展G7线巴里坤至木垒等14条旅游线路出行服务提升行动,实施了喀纳斯景区道路等12个公路品质提升工程,打造了以S101线天山地理画廊为代表的精品旅游线路,以及2处特色主题服务区,“快进慢游”的全域旅游大交通体系不断完善。 2021新疆交通运输四大建设方法及成效 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,促投资稳增长作用彰显。 规划战略引领取得新突破。“大陆桥走廊”“沿边通道”以及乌鲁木齐、库尔勒、喀什、伊宁等综合交通枢纽纳入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》,拟新增18条路线纳入国家公路网规划调整,首次由自治区党委审议通过、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实施交通运输(公路)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,建设项目接续有力,发展后劲不断增强。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率创历史新高。全年完成公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90.5亿元,超过年度计划600亿元的15%,为全区经济稳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。 路网结构明显优化。S20线五工台至克拉玛依高速公路等25个项目建成,G0711线乌鲁木齐至尉犁等31个项目加快建设,G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等9个项目按期开工,新增G314线喀什过境等4个预备项目、S238线汉水泉至下涝坝等4个计划外项目开工建设,全区新增高速(一级)公路超过1800公里、总里程突破9400公里,全区107个县市中91个县市(新增11个)实现通高速(一级)公路、占比突破85%,为建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加快绿色交通发展,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。 一是加快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。严把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核查关。道路运输市场新增、更新的货运车辆,必须100%达到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,不达标车辆一律不得进入道路运输市场。1-11月核查客运车辆3264辆,核查货运车辆28106辆,不达标车辆31辆。 二是推进交通装备淘汰更新。在道路运输领域积极推广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车辆,1-11月,新增清洁能源(含双燃料)及新能源车辆7164辆。依据报废时限,对19514辆达到强制报废要求的国三及以下的营运柴油货车进行淘汰。 三是深化扬尘综合整治。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扬尘治理“六个百分百”。提高高速公路、普通国省干线机械化清扫率,及时排查路面坑槽、破损等扬尘隐患,减少由于车辆颠簸撒漏等引起的扬尘污染,目前,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已达到95%。 四是提升路域大气环境质量。在公路沿线适宜绿化的路段进行合作造林,不断推动国土绿化取得实效。2021年收费公路完成绿化面积4305亩,绿化里程55.6公里,普通公路完成绿化面积绿化面积2767亩,绿化里程60.82公里。 行业公共服务质量稳步提升,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一是公路养护管理持续强化。实施干线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11个,路况水平稳步提升,在交通运输部年度路况抽检中取得较好成绩,养护管理综合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。 二是出行服务体验不断优化。在全区公路客货运站场、收费站、服务区、治超站普及配备交通医疗急救箱,40处服务区完成“厕所革命”,2个司机之家建成使用,30%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提供淋浴和洗衣服务,12座服务区新能源充电站和4个停车区充电桩正式投用,“新e畅行”便民服务小程序全面启用,重点路段拥堵整治有力,全年路网畅通运行。 三是客运服务提档升级。4个城市推广巡游出租车电召服务,52家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完成电子客票推广应用,14个地州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建设完成技术改造,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不断规范,新老业态融合发展有序推进。 四是“放管服”改革深入推进。发布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措施37项,开展交通运输事中事后监管三年行动。取消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以外的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,5项道路运输高频服务事项实现“跨省通办”、办结成功率在全国排名前列。持续深化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22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“一网通办”、服务满意度达到99.9%,大件运输许可审批周期降低37.5%、审批数量提高35.4%,交通运输营商环境持续优化。 四是物流降本增效提质。全面落实“绿色通道”和差异化收费等优惠政策,减免通行费29.09亿元。16家企业完成网络货运线上能力认定,204家具备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全部实现“三检合一”、结果互认,为运输企业直接减负1450万元。五是运输服务保障有力。春运、民生和能源物资运输等重点保障任务圆满完成。全区道路客运量、旅客周转量、货运量、货物周转量分别同比增长182.4%、109.7%、41.7%、51%,全区国省干线公路机动车日均交通量同比增长28.5%,有效畅通了自治区经济社会循环。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,增强行业发展新动能。 一是政企事改革稳妥推进。推进自治区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改革,完成交通设计院改革工作,自治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正式挂牌。 二是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效初显。开展自治区交通运输执法规范年活动,启动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,推动自治区交通执法、公安交警和兵团交通执法三方联勤联动,实现全疆交通执法“一盘棋”,全区高速公路超限超载率降至0.07%、远低于交通运输部0.5%的底线要求。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,社会认可度、满意度显著提升。 三是交通建设筹融资改革活力迸发。发挥好交投集团作用,全面深化交通建设投融资改革,全年实施的PPP项目和交投集团承接公路项目总投资达到2126亿元、占全区的74.8%,“自治区主导、各地积极支持、社会资本有效参与”的公路建设新格局基本形成。 第五届中国(新疆)国际智能交通产业博览会 展品范围
1、交通成果展示区:
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桥梁及投融资机构等相关项目建设成果及工程形象展示;
2、智能交通展示区:
交通大数据、智能交通管理系统、导航设备及系统、高速公路信息化、ETC、智能停车、智能公交、考试系统、车路协同自动驾驶、电子地图等;
3、交通安全与设施展示区:
交通警察执法装备、岗亭、信号控制系统、应急救援及通讯设备、道路监控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、交通标志、护栏、照明、路障、反光材料、标线材料、标线设备、道闸控制、停车场设施、车位锁及汽车防盗装备系统等;
4、智慧交管系统展示区:
交通管理系统与平台、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、城市道路交通大数据智能监管平台等;监控监测、记录取证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;驾驶人培训、考试系统;交通检测、识别、采集与读写仪器设备,交通诱导系统;预警、警示系统与产品;交通事故处理系统与设备;
5、路桥隧工程及道路养护设备展示区:
高速公路、国省干线、城镇道路等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、新设备;路桥隧建设和维护、桥梁技术、隧道技术、路桥隧建设养护机械与装备基础设施管理系统、养护、检测技术与设备、公路规划和设计系统、勘测及试验仪器等;
6、智能停车与立体停车库展示区:
立体停车库及配件设备、智能控制系统、智能停车收费管理系统、停车场车位引导与城市停车诱导、停车场安全设施及产品及相关辅助设备等;
7、轨道交通展示区:
铁路与轨道交通成果及运营单位形象展示、轨道交通及铁路机车车辆、技术与装备、隧道建设与地下空间技术、车辆配套系统及零件、信号、通信、安监及IT技术等;
8、绿色交通展示区:
新能源公交车及零部件、城市公交场站建设、城市快速公交系统(BRT )建设、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、城市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维修及保养、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设备等;
第五届中国(新疆)国际智能交通产业博览会暨“一带一路”西北智能交通发展大会高峰论坛
展会面积50000平米,15000专业观众
时间:2022年5月12日-14日
地址:新疆国际会展中心(乌鲁木齐市红光山3号)
展会咨询:0991-3681908
媒体合作:0991-3831001